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绽放诗词光彩

   日期:2024-07-27     浏览:1464     评论:0    
   【CPP114】 讯: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在3月21日世界诗歌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话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采访正值全国两会期间,他告诉记者,“高质量发展”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诗词界也要吹起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以“崭新”面貌记录时代




  成立于1987年的中华诗词学会有5万余名会员,据估计,我国稳定的诗词写作队伍约有300万人。“全国每天产生的当代诗词作品数以十万计,数量上已不用下功夫,要在提高诗词质量上下功夫,以‘好诗不厌千回改’的态度和追求,创作更多精品力作。”周文彰说道。


  好诗需要精心打磨沉淀,不必急于创作发表。围绕如何提升诗词精品创作水平,周文彰表示,除了好诗词的其他标准外,时代特色是判断当下诗词标准的第一要素。


  周文彰在研究与实践中发现一种现象,受长期阅读与欣赏古代诗词形成的审美图式影响,有的诗人惯于用古诗中的词语和意象描写今天的生活,并且依此来评价他人诗词;古诗中没有出现过的时代新词,被看成不是“诗的语言”,而这对于诗词文化的传承发展并无益处。


  带着对古诗“活学”与“活用”、对今诗创新发展的思考与使命,周文彰依托诗词门户网站“搜韵”,检索了古代兵器、酒器、交通工具等词汇的入诗情况。


  “我发现这些代表那个时代的劳动创造、科技成果、战斗生活的先进物件,大都直接使用物品原本的名称,没有作任何‘诗化’处理。”周文彰表示,正因为古诗用词具有时代特色,我们今天才能通过诗词研究古代的制度、科技、战争、生活、风俗等。


  由此,古诗能用“指南针”,今诗为什么不能用“定位图”?古诗能用“多宝塔”,今诗为什么不能用“空间站”?高铁、火箭,这些反映时代发展的成果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在诗词中?在周文彰看来,文艺作品要想反映这个时代,必须使用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周文彰通过学习体会到,要写出优秀作品,广大诗人要紧跟时代节拍,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捕捉新时代的人和物,让诗词染上时代色彩,具有时代的底色、气息和内容。




  以“亲民”形象走进读者




  2020年,周文彰创作的《诗咏运河》诗集出版,收入的94首诗词歌咏了世界遗产大运河、大运河沿线城市以及大运河世界遗产点。周文彰撰写的书法作品在书中展示,以诗词和书法这样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有方式展现运河之美。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华诗词学会组织创作的史诗《百年诗颂》出版,该书以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收录精选出的优秀诗词作品460首。


  2022年,周文彰《会长的使命:源自中华诗词学会的感悟》一书出版,书中收录了他担任中华诗词学会第五任会长以来的实践探索,传递了对推动诗词日益走进大众、走进生活的期待。


  图书作为诗词筛选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推动诗词发挥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周文彰看来,诗词名家、大家的作品较为容易被出版社出版,这类图书往往不缺读者追捧。他同时坦言,相较于其他文学板块,诗词出版依然相对“小众”,有的诗词出版还需要经费赞助。诗词出版后,相当比例是作者赠阅,图书市场销路存在一定问题。


  “许多诗词创作出来后,往往在诗人的小圈子里流传。”周文彰表示,这就是传播范围出了问题。诗词要“破圈”,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就要走出自我的圈子,走出诗词界的圈子,发挥诗词的社会作用。


  “诗词走进大众,要经历‘破茧’的过程。”围绕诗词阅读,周文彰表示,要从根源上解决精品创作问题,他同时希望出版社多关注并出版当代的诗词精品,为读者提供更多选择。


  对于想要阅读诗词的读者,他建议可以从阅读古代诗词经典开始,因为这些经过时间洗礼的诗词是历代公认的经典,结合注释与解读,能够较好地领略到诗词的魅力。聂绀弩、叶嘉莹、星汉、周啸天、杨逸明、熊东遨、熊盛元、钟振振等诗词名家的作品同样值得阅读,一些青年诗人的诗词作品也值得关注。


  “当代中华诗词有不少优秀的诗人,各种诗词活动、诗词报刊、精品选编等都涌现出一些好作品,只是社会还不太了解。”周文彰表示,中华诗词学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也将持续筛选、推介当代诗词名家的优秀作品并结集出版,满足那些想要亲近传统文化的读者对于诗词阅读的需求,推动中华诗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以“融媒”传播促进发展




  在周文彰看来,无论是古代诗词还是当代诗词,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这是诗词能够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诗词的这一特性,也使其在数字化、碎片化时代的传播具备了一定优势。“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中华诗词的学习、创作、传播、教育、收集、储存、出版等各个方面。”周文彰表示,要让中华诗词融入数字化时代。


  为此,他提出要充分借助数字技术传播诗词。特别是运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载体和抖音、快手等新平台,让诗词传播形式更加生动灵活,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有效。


  “诗人首先要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周文彰建议,同时,要加强诗词大数据建设,通过建设全国诗词媒体数据库、全国诗词组织数据库、全国诗人词家数据库、全国诗词活动数据库、全国诗词著作数据库等推进网络联动,但这需要全社会重视与政府支持,仅靠作为社会团体的诗词组织是难以做到的。


  中华诗词以博大精深和底蕴与魅力十足的文字,成为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2023年9月28日,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天涯共此时”海内外诗友中秋联谊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海内外的34位诗友吟诵了历代名家经典中秋诗词和自己创作的中秋作品。


  “这是海内外诗友第一次中秋联谊会,也是旅居海外各国与居住祖国各地的中华诗词诗友的第一次聚会。”周文彰告诉记者,中华诗词不仅是国内人民的精神文化大餐,也是全球华人的精神文化大餐。以诗为“媒”,不仅能让海内外诗人增进友谊、加强交流、开展合作,更能推动中华诗词走向世界,发挥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中华诗词既是传统文化要大力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承担着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周文彰表示,在大力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华诗词的“春天”已经到来。今年,中华诗词学会以“精品年”为主题,将进一步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当代诗词翻译、出版工作,让中华诗词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标签: 陕西印刷平台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