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748工程”设立50周年,本公众号经特别授权,将陆续刊登系列文章,以饷读者,以志纪念。初心如磐,笃行致远,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本文刊登于《我和我的祖国——北大老同志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回忆文集》,2019年9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堃銶,1936年6月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教授。1953年进入北大数学力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与王选一道从事我国 “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中“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究,是该系统大型软件的总负责人。
迈入计算技术之门
1953年,我考入北大数学力学系。1956年,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系里为响应中央号召,决定设立计算数学专门化专业,徐献瑜教授介绍了计算技术概况及应用前景,我很感兴趣,就报了名,有幸被录取。
当时国家为了培养急需的计算技术专业人员,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举办训练班,设计算机和计算数学两个方向,第一期训练班除在本所举办外,在清华、北大各设一班,清华设计算机班,北大设计算数学班。北大的班中包括计算数学专门化的学生和复旦、南大、武大等校的数学系学生。
1957年,我毕业后留校,在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教研室任助教,担任计算方法、程序设计课的助教,还在科学院计算所听苏联专家讲授程序设计。
火红年代之北大奉献
教我们无线电原理课的张世龙老师当时设计了一台小型电子计算机,这是他根据很少的参考资料设计装配而成的。1958年,朱德副主席参观这台计算机,学生受到鼓舞,贴大字报要求上马每秒万次计算机,于是数力系总支决定研制每秒1万次的计算机,取名“红旗机”。张世龙为主要设计者,他带领计算数学毕业班学生参与设计。
听说北大研制计算机,一些单位要求北大帮助培养计算机人才,数力系总支决定开办训练班,除参与“红旗机”研制的学生外,接收20多个兄弟院校及科研单位上百人参加。训练班采用连队编制,组成“红旗营”,张世龙为营长。先由张世龙等作专题讲座,之后大家在研制“红旗机”中边干边学。我介绍了程序设计,还承担了安排校外人员的食宿、教室等杂务。1959年,“红旗营”结束,北大组建无线电电子学系,研制“红旗机”硬件的教员组成335教研室,王选等人加入,我留在数力系。1960年5月,“红旗机”调试成功,但这个有七个大机柜的机器生产在一心要“大干快上”的群众运动中,元器件质量比较差,始终不能稳定使用。这是客观条件不足造成的后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