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旗下的重要城市旗舰店,今年也是解放路新华书店70岁的生日,浙江新华同步启动2024“龙行大阅”新春书市活动,1300余场阅读活动将在全省各地新华书店同步举行,与全省读者共迎龙年新春。
焕然一新的解放路新华书店
改造升级后的解放路新华书店,既是读者阅读、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是浙江省书店行业转型发展的窗口,它的重装亮相,唤醒了杭州市民的书香记忆,也彰显出浙江绵长的人文气韵和书店传承与发展的文化潜力。
书店业还会出现哪些新的探索?未来,实体书店价值又将如何重塑?解放路新华书店开业典礼结束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委员、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传洋接受了潮新闻记者的专访。
3500平方老书店重装亮相:是传承历史,也是探索示范
潮新闻:这次解放路新华书店闭店升级耗费近410天,为什么选择解放路新华书店推出这次升级计划?
蒋传洋:浙江新华对解放路书店的改造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审慎研究的。首先,从杭州市解放路新华书店的发展历史来看,它是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乃至全省历史最悠久的实体书店,陪伴了一代代浙江读者尤其是杭州读者的精神成长,不少杭州市民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新华书店”,他们的新华情结很多就是来源于这家书店,童年时看过的第一本少儿图书、上学后买的第一本《新华字典》、少年时代看的第一本青春文学、高考前买的第一套辅导书……因此,基于其深厚人文历史积淀和精神成长积淀的地标性属性,我们对这家书店的定位就是要打造成为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的旗舰型书店。
其次,从浙江新华的发展历史来看,浙江新华是一家与共和国同龄的文化企业,诞生于革命年代,成长于社会建设时期,繁荣于改革开放时代,壮大于新世纪时期,在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自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期间,浙江新华的集团化发展之路,历经多次管理体制改革和信息化连锁发展,将分散的、蜂窝状分布的全省门店串联在一起,从而形成全省新华的集合体,从这个意义层面上来讲,我们缺乏一家地处省会城市的、具有全省引领性的旗舰店。因此,我们把旗舰店放在历史最悠久的解放路新华书店来做,本身就代表了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对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同时,选择对解放路新华书店进行改造,是想传递浙江新华对实体书店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近年来,实体书店业门店零售持续萎缩,行业发展前景持续低迷,投入资金装修改造这样一家3500平方米的大书城,是需要有坚实的经营基本盘稳定和对门店未来发展的转型信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家书店的主体建筑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改造难度非常大,加之地处交通枢纽区域,工程实施十分不便,杭州其他的新华书店门店可能都比这里的基础条件更好。但综合考虑下来,我们还是选择这个店来进行改造,把它作为集团的旗舰店,就是要表达我们对实体书店未来的坚定信心。
潮新闻:改造升级后的新华书店,是不是全杭州乃至全省书店升级的“样板间”?它起到了怎样的引领作用?
蒋传洋:目前实体书店转型正处于关键历史时期,解放路新华书店的开业,代表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对实体书店业发展方向的理解,以及积极探索转型的实践过程。
近年来,浙江新华全省新华书店不能“千店一面”,要“千店千景”“一店一景”,各自探索实体书店与各地文化共生之路。新华书店要成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关键力量,成为书店产业发展的核心主轴,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掘书店的文化价值。
因此,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改造升级解放路新华书店,其实是向内向外传达书店业探索的信心和决心,这个过程,是一种探索的示范,而不是“样板”的示范。
在解放路新华书店购书的读者。
回到“以人为中心”,才能应对冲击
潮新闻:近两年书业发展备受瞩目,这次书店升级改造,对实体书店发展有怎样的转折意义?
蒋传洋:目前实体书店转型有很多说法,我所理解的,在互联网到来之前的传统时代,市场上更多是货物的流通,新华书店也所是作为“人-货-场”中货的承载主体而存在的。
2003年至今,以互联网为突破口的出版物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始形成,我们用了20多年,走完了西方书店业近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发展速度是相当之快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产业实现跃迁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渠道势能转换的方式完成——截止去年底,图书发行业基本形成线上线下“一九开”格局,实体渠道占比12%左右,线上渠道占比接近90%。
在这样的背景下,思考实体书店的未来发展,浙江新华的理解是必须回到“以人为中心”的方向上,主要是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当前的实体书店逐渐向小型的文化综合体转型,这对门店店员的素养要求很高,既要懂知识,又要会卖书,还要会跨界,这就要我们要进一步提升集团干部和员工队伍的素质,让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懂经营、会运营的书店管理者。
第二,传统书店的主要功能是卖书,在“货”的流通的层面,但现在卖书的主要渠道完成了线上迁移,实体书店的经营策略要从卖书服务转向知识服务,在服务读者个性化需求方面下功夫。
第三,从整体发展来看,实体书店在大场景营造、大氛围打造、大人文交互等领域具有线上板块无法取代的优势。因此,要充分挖掘实体书店中底层的文化传播逻辑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逻辑,推动两者同频共振,在这个点上寻求实体书店新的发展,这也应该是未来实体书店转型发展的一条主线。
潮新闻:互联网冲击下,数字化在实体书店行业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当前,浙江省图书行业在数据库建设、数字化打造等方面,面对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蒋传洋:从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应对数字经济冲击的角度来说,上世纪初,也就是2000年前后,我们曾经历过集团化建设阶段,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以实体书店连锁,也就是“连得上锁得住”为前提的。如今,我们已启动线上连锁经营体系,到2022年的下半年,浙江151家线上店铺已完整构成了线上连锁经营体系。
因此,和过去相比,我们现在等于有了线上线下两条连锁经营管理体系,我把这种管理体系形容为“新集团化战略”。原因在于,我所理解的未来图书发行渠道是一个立体渠道,既有线下的,又有线上的,还有相关垂直管道的贯通。
在搭建立体渠道的过程中,实体书店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单元,它会增强我们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在新华书店发展过程中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正是在这种基础性支撑作用之上,我们构建出新的立体通道,实际也构成了我们立体纵深的产业体系。
因此,我一直对新华书店系统的改革与发展表现一种比较乐观的态度,原因在于新华书店既具线下实体渠道的稳固性,又同时拥有线上渠道所建构的未来,这样一个有纵深产业体系的企业,一定能走得更远,也一定能够在阵地建设和窗口建设方面做出更大的成效。
琳琅满目的优质书籍,让读者可以多元化选择。
解放路新华书店二楼的新生活书房,把书房搬进书店里,营造一种生活方式。
实体书店仍具价值,产业链延长是应有之义
潮新闻:以书店改造升级为起点,图书产业上下游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又会产生怎样的跨界效应?
蒋传洋:互联网发展会让产业链变长,也就是原来一步能够完成的动作,现在可能会分为多步完成。
当互联网产业和实体产业逐步纵深融合,书店业和其他周边产业也会有更多、更深的交集,比如近年来出现的“书店+文旅”“书店+商业综合体”“书店+餐饮”等,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相关领域、相关人群的个性化需求,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简单地聚合“货”(书)的流通,或者仅满足人对“货”(书)的需求。
同时,从读者的需求来看,产业链延长也是应有之义,而是否拥有跨界效应,本质还是要回到从产品的角度来考虑,就是以“货”为基础,把“货”的产业链拉得更长、把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满足的更好,就足够了。
作为2024“龙行大阅”新春书市活动开场活动,《江南》杂志主编、作家钟求是以“这片土壤滋养的文学”为主题,和读者分享了城市发展、故土情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潮新闻:之后浙江还会更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实体书店发展的新模式吗?未来,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还会推出怎样的升级计划?
蒋传洋:认知永远在路上。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人问我,我们转型的方向是什么?我说,转型本身是个寻找答案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有标准答案,它就不是转型。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问题的认知是什么?
我们把实体书店的价值做了细分,从三个方面来表述:
一是新场域价值,即今天我们书店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文化消费氛围,在场景营造方面,实体书店具有互联网不可取代的优势,这种优势,我们叫做新场域价值。
二是新产品价值,书店除了书,还会有哪些新的产品形态?除了卖书之外,我们还会提供哪些知识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基于店内的,比如图书新品的内容服务、知识讲座的学习服务、党政读物发行的宣讲服务、素养成长的研学服务等,也可以是基于店外的,比如个性书单的团购服务、员工成长的学习服务、校园阅读的文化服务等,这些店内店外的多元文化服务,未来都有可能会打造成新兴的、具有良好双效价值的品牌。
三是新服务价值,解放路新华书店开业典礼上,演奏古琴的徐君跃老师说,实体书店所带来的服务体验,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以琴为友的同道共鸣等精神享受是线上板块不能带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新服务的体验价值做得更加多元丰富、更具人文情怀、更贴合时代精神需求。
所谓文化,是思想,是观念,也是价值观,因此,我们考虑新服务价值时,会以文化传播价值为主线,把握好以文化人的过程,朝着营造好的书店生态的方向迈进,这也是当下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正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