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时代的少儿出版如何走出困境?

   日期:2024-07-08     浏览:1384     评论:0    
   【CPP114】 讯:从近两年开始,少儿出版市场出现明显下滑,少儿出版的增量时代成为过去时。在存量时代,如何迅速止跌回升,成为所有少儿出版从业者万分焦虑的事情。进入发展瓶颈期的少儿出版该走向何方?


  多年前,少儿出版便已成为引领中国出版业的风向标,并且一路高歌猛进。然而从近两年开始,少儿出版市场出现明显下滑,少儿出版的增量时代成为过去时。在存量时代,如何迅速止跌回升,成为所有少儿出版从业者万分焦虑的事情。


  近日,笔者看到一位少儿出版机构的负责人坦言:少儿出版“吃红利”的日子已经过去。他认为,原本少儿出版持续高速增长靠的是儿童文学的增长动力。如今,儿童文学风光不再。同时,他还认为,新媒体平台把传统电商和整个少儿出版产业都“拉下了水”,童书沦为新媒体平台的引流工具。这样的肺腑之言,在当今已不多见,足以让人警醒。


  从当下的现实情况来看,一个价格倒挂的产业,一个被别的行业拿来垫背的、没有利润的行业,焉能实现利好呢?当一个行业没有利润的支撑,又如何能实现出好书的市场期待呢?


  如今的少儿出版已经没有红利可吃


  笔者在调入北京工作之前,在地方专业少儿出版社工作了20多年。可以说,见证了中国少儿出版业的高速发展,也目睹了这几年少儿出版的颓势。


  开卷数据显示,2022年,少儿图书市场前所未有地出现了10.41%的两位数负增长;2023年,少儿图书市场码洋规模同比下降0.42%。连续的负增长,童书市场呈整体萎缩态势。一言以蔽之,少儿图书“躺赢”的时代已彻底结束!


  数据背后,是少儿图书市场格局的突变。少儿出版已经成为新媒体低价、批量引流的工具。特别是屡屡出现的“一元书”,或是三四折的低价新书,让少儿出版热热闹闹“赔个底掉”,只赚取了一个表面的热闹。当这些靠着少儿出版人辛辛苦苦的劳动和智慧出版的优质少儿读物,惨遭新媒体价格“腰斩”时,谁还有心思去全力培育好书呢?谁还有精力去挖掘、扶持优秀作者呢?


  可回过头来,一些所谓的名家作者,不去深度体验少年儿童的生活,只是把过去销售好的作品拿来改个书名,或者重新组合一下,七拼八凑后又组成了所谓的“新书”。此外,很多出版机构面对当红作家作品,采取了1+X的策略。即把一本走红的图书,再行出版绘本版、拼音版、双语版、珍藏版、纪念版、点评版。长此以往,不仅会伤害读者,也伤害了儿童作品的影响力。


  千军万马“战少儿”的后果


  多年来,全国出版机构都纷纷看好并“试水”少儿出版。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565家出版社参与了少儿图书零售市场的竞争。可是专业的童书作者是有限的。于是,在作者供给不足的情形下,那些贸然“杀”进来的入局者,找不到“大牌”作者,只能降低内容要求。很多出版机构为了“弯道超车”,不惜拼命地做公版书,哪怕同一个品种有几十、上百个,也“玩命”去拼码洋。此外,那些拼凑出版的编著书也不甘落后,纷纷出笼。


  公版书、编著书的泛滥,加剧了无效出版、同质出版。开卷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中,年销量小于5本的图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34.3%;2023年年销量小于10本的品种数超过百万种,即整个图书零售市场237.4万的动销品种中有近一半的图书积压在仓库,甚至面临着报废、化浆的命运。


  如今,少儿读物的主要购买人群是80后、90后。相比他们的父辈,他们在受教育程度、阅读鉴赏力方面有显著的提高。因此,如果还试图以低劣、重复的公版书来糊弄他们,只能是自讨没趣,造成更多的库存。


  进入发展瓶颈期的少儿出版该走向何方


  少儿出版的颓势已不只是少儿出版从业者关注的话题,也牵动了所有出版从业者的神经。难道,少儿出版就没有机会“凤凰涅槃”,再度“重整山河”了吗?


  其实,依笔者看,也大可不必这样悲观。既然少儿出版已无红利可吃了,那么,只有拼质量,让好书出圈、突围。图书品牌和专业特色,依然是少儿出版机构赖以生存的重要砝码。少儿出版仅仅靠出版纸质书,显然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加大融合出版的力度。例如,童书可以与动画、电影、游戏、服装、有声书等形式相结合,形成跨媒体、全链路的内容和品牌。


  说到底,少儿市场的潜力依然很大,只要用心、用力、用情,不以低折扣自毁长城,不以公版书滥竽充数,不以“不能为、非要为”的态度面对市场,不好大喜功,而是扎扎实实做好书、特色书、品牌书,走多元化运营之路,少儿出版的春天还会到来!

 
标签: 陕西印刷平台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