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联精神书写中华民族精神

   日期:2024-07-09     浏览:2005     评论:0    
   【CPP114】 讯:3月22日下午,在吉林省长春市重庆路步行街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多了一些知名作家的身影。他们推开位于步行街上的长春市新华书店的大门,来参加作家李发锁长篇纪实文学《热血:东北抗联》读者见面会。该书目前已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2022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40多位作家与作者交流




  《热血:东北抗联》是李发锁继长篇纪实文学《围困长春》之后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共分上下两卷,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他历时6年,查阅2000多万字史料,数易其稿,全景式地展现了日本侵华期间,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合各种抗日武装,组织东北各族人民,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的艰辛历程。


  “我买了一套书,准备回到家后好好拜读一下。李发锁老师能够在70多岁的高龄创作出这样一本好书,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作家王建议兴致勃勃地捧着《热血:东北抗联》这套书,还没等读者见面会开始,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李老师,您出版《围困长春》时的读者见面会,我参加了。这一次听说您又有好书出版,我又立即赶来了。”草根宣讲员刘锦辉曾获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全国“书香之家”等殊荣,听说李发锁老师出版了新书,已经77岁高龄的他,执意来和李发锁见个面,当面听一听作者讲述那些抗联故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现场数了一下,来现场的作家还有曹景常、牛力军、于海涛等40多位,他们面对面与李发锁交流创作体会。“我们也买了一套,回去拜读学习一下。”在读者见面会散场后,一些作家看到长春市新华书店摆放有序的《热血:东北抗联》,也都买了一套回去。


  见面会上,李发锁从创作初衷、创作理念、写作手法等方面分享了《热血:东北抗联》的写作历程及写作经验。李发锁说:“我将抗联抗战置于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大格局之中进行书写,既要重点表达抗联的英雄事迹和精神,也要让读者了解抗联抗战对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的重要战略意义。”除了书写“大抗联”,李发锁还通过大量人物、环境的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了一批无所畏惧、敢于牺牲的抗联英雄群像。




  两盏台灯加七倍放大镜




  “每天走进书房的时候,我都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压力。因为只要坐在那把椅子上,我就一天不再出屋,饿了就吃泡面、啃面包。”李发锁对记者说,抗联将士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能够坚持浴血奋战,而他是坐在屋中写作,与抗联将士比起来,要容易得多。抗联将士的精神,一直是他写好这部作品的强大动力。


  “让我最伤脑筋的,主要不是2000多万字的资料、典籍、档案,上百个各类重要人物及其彼此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若干重大事件的真假难辨,而是接二连三上身的各种病痛。”李发锁对记者说,不争气的是他不会电脑,每一个字都要手写,创作如同蜗牛爬高墙。


  李发锁最大的困难是眼疾,长期不节制用眼,进行这本书的创作时,双眼视力均为0.2,戴400度花镜都无法看报纸,只能打最强光,两盏台灯一块照在白稿纸上,再加一个七倍放大镜来写作。


  “过了70岁后,我已很少动情,但却时时鼻酸、眼湿、激动、惋惜、愤慨,是抗联先辈们那气吞山河、不惧一切强敌的斗争精神,那忠于民族与人民的情怀,浸润、鼓励、支撑着我坚持下来。”李发锁说,在5年漫长的劳作,包括煎熬的等待中,尤其2022年年底他患新冠肺炎不得不躺在医院里,虽然偶尔冒出“这辈子能否见到书出版那一天”的荒唐念头,但出版本书的信心始终不衰,因为他坚信自己是在为中华民族精神立传。


  李发锁说,这本书的重点是抗联官兵英勇抗战的事迹——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有宗旨的队伍,唯一宗旨是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战斗到底,牺牲自己的一切在所不惜。


  “为了更好地呈现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历程,作者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2000多万字的参考资料,很大部分几乎被他翻‘烂’了。”《热血:东北抗联》的责任编辑李贺来介绍,在核对稿件引文、出处等的过程中,他发现作者阅读过的每一部书稿上,几乎都有密密麻麻的红道道、折页,以及各类的标注、批注,个别图书的切口已经被翻得发黑了……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似乎已经忘却了年纪。


  李贺来对记者说,他从李发锁的身上,看到了一位老作家对文字的执着和对创作的热爱。这种执着和热爱,以及由此而生的勤奋,恰恰是他们这一代的部分人身上最缺少的。


  “写作中我已没有苦与累,有的是激奋、快乐。”李贺来对作者在本书后记中的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

 
标签: 陕西印刷平台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