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4%、50.2%和50.4%,比上月下降0.1、0.4和0.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稳中有缓,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11月PMI指数继续小幅回落,表明经济回升动能仍需着力加强。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达到60.55%,需求收缩问题更为突出,是企业生产和采购意愿不足的主因。生产指数较上月下降,小型企业低于荣枯线,表明多数企业特别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订单不足、产品销售困难突出,由此导致的资金循环不畅、债务关系紧张等,也是金融风险加大的重要原因。
供需两端同步走弱
从需求端来看,11月份,制造业市场需求整体在上月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新订单指数为49.4%,较上月微幅下降0.1个百分点。外需整体进一步收缩,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3%,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下降。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表示,企业对市场需求不足的感受有小幅上升迹象,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60.6%,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运行在60%以下后再次回到60%以上。
市场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困难。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分析,房地产市场景气欠佳,继续拖累上下游产业链。另外,全球需求放缓、国内需求不足、预期信心不振也对制造业恢复构成掣肘。
从生产端来看,11月份生产指数为50.7%,较上月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显示制造业生产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但增速略有放缓。
文韬表示,新动能生产端较快上升是支撑11月制造业生产保持增长势头的主要因素。装备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4.2%,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且连续10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显示今年以来装备制造业持续保持较好升势。高技术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2.3%,较上月上升3.8个百分点,在10月短暂降至50%以下后快速回到扩张区间,显示高技术制造业生产韧性较好。
成本压力减弱
价格方面,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趋于减弱,出厂价格下降势头有所收窄。11月份,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增速继续放缓,购进价格指数为50.7%,较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明显下降。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重为40.2%,较上月下降3.1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下降。
文韬表示,原材料价格增速放缓,一是11月生产增速稳中略降带动原材料采购小幅放缓,对原材料价格的支撑有所减弱,采购量指数为49.6%,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二是当前世界经济仍偏弱运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于下跌,因此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依赖程度较高的基础原材料行业的购进价格指数较上月下降6个百分点。
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也有一定积极变化。11月市场需求整体相对稳定,较好支撑产品出厂价格下降势头有所收窄,出厂价格指数为48.2%,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与出厂价格指数间的差值收窄到2.5个百分点,为今年下半年来最低水平,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价格增速明显高于出厂价格增速的问题有所改观。
分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今年5月份以来大型企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始终位于临界点以上,大型企业产需持续释放;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8%和47.8%,景气水平仍然偏弱。
企业信心持续向好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信心继续向好。11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前景总体保持乐观。从行业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汽车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9.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稳定向好。
文韬表示,整体而言,11月份制造业增速虽略有放缓,但需求整体相对稳定,生产保持扩张状态,新动能较快回升反映出经济结构处于优化进程。当前各项扩需求、促增长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壮大民营经济等政策继续发力,着力夯实经济回稳向上运行基础,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
张立群强调,要高度重视需求收缩自我加速机制的作用,重视由于居民收入、企业收入增长乏力导致的消费能力和投资意愿不足,进而加重需求收缩的作用。要大力增强积极财政政策对政府投资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生产投资意愿显著增强,促进就业形势显著向好、消费回升动力显著提高。在企业投资活跃和消费持续回暖支持下,需求收缩力量不断减弱,内需回暖力量不断增强。推动经济增长加快进入持续回升向好轨道。